日常生活場景的微更新
青藤公園·社區中心
無錫.惠山新城/ 2021.02
真正意義上的更新改造離不開對于城市發展脈絡以及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洞察。青藤公園汲取這座城的人文底蘊,其設計始于對公園居境的追求,成長于新城生活的捕捉與刻畫,期冀同城市共呼吸。
助力新城的蓬勃生長
城市更新背景
青藤公園項目地處無錫市惠山新城的核心板塊,緊鄰惠山體育館、美術館,擁有豐富的城市生態型公園,聚集高知人群和配套資源?!扒嗵佟比×x常青與進取之意,寓意這里的環境枝繁葉茂,恰如生活的朝氣不息。
在整體規劃上設計延續城市的自然特性,將社區的中央花園與濱水景觀帶順勢融合。為了營造自然生動的社區氛圍,規劃依據歸家路線、從社區與城市的過渡區域開始融入自然屬性。
△總體規劃更新后的效果示意
在社區中心的設計之初,面對基地內已存完成土建的結構體量,設計團隊力求盡可能減小損耗,由此展開空間微更新改造。
△改造前的項目基地實景
我們首先從作為社區入口的空間展開研究:不進行拆改的前提下,社區中心將以原本的狀態完成大區交付,這也成為改造設計所面臨的挑戰。
建構青藤生活的開端
設計故事解讀
所需改造的建筑空間與惠山區體院館一條街道之隔、形成對比強烈的視線沖擊,同時在與城市街道的場所關系中存在一定的前場空間。由此設計希望通過一種自然的介入方式,將城市與社區中心相接,實現城市中的建筑空間自然化。
△改造后項目的整體鳥瞰
開放邊際的街角公園
我們在保持現有建筑骨架的基礎上,進行城市肌理的延續與更新、使城市空間的顆粒度變得飽滿豐盈。這樣的改造設計既能解決社區入戶的形象展示問題,又能將城市角落空間進行布局。我們將前場環境的營造作為改造的切入點,并沒有一味的尋求建筑造型上的顛覆,而是用軟性的城市邊際效應達到空間調性的立意。
△空間流線分析與實景對比
無限流動的社區花園
圍繞城市街角公園的整體定位,設計將著重建筑與自然環境的碰撞,通過城市縫隙的再創造使建筑體量感與空間體驗更明晰,“所見即所得”。
△社區花園的場景塑造
我們從前場空間開始進行社區花園的營造、無雨落客區及等候區的布局,加強游園路徑的趣味及多元化場景體驗。
改造前平面
改造后平面
沿著城市街道而來的人們,能在建筑外面透過半開敞的拱形門廊觀賞生活館的內院空間;從前場花園進入社區中心,人們能在此處展開游園體驗,院落中有水景、汀步、喬木植物等自然元素,提供駐足休憩的場所環境。這其中的視線通透但不過于外露、路徑蜿蜒但不冗余,值得品味。
成本嚴控下的精工造物
材質細節與現場片段
我們選擇以葡萄牙米黃為主材、德國紅砂為點綴材料進行立面改造,在細節表達中更多關注分縫、屋檐等節點的落地把控。
△建筑空間實景
在整個社區中心的建筑外立面改造中,我們并沒有選擇更加繁瑣的細節點綴,反而為前場空間的表皮預留了更多圖形化的表達,二層建筑則結合功能空間適當簡化設計元素。這使得前場空間從視覺上更具吸引力,但整體建筑調性內斂穩重,從社區之門開始便給人一種品質生活的韻味。
△立面細部構造詳圖與實景對比
△細節實景
于實踐中反復試錯,將最普遍的實踐方式通過環環指導把控,保證最終的呈現效果。建筑空間整體調性統一但不乏味,映襯出的是城市人文的內斂與典雅氣質。
△施工過程記錄
△生活博物館的日常場景
主創設計師
葉笛
侯英浩
徐若晗
無錫萬科青藤公園
項目業主:無錫萬科
項目地點:無錫市惠山新城
用地面積:39,668㎡
建筑面積:136,264㎡
建筑設計:致逸設計
設計團隊:葉笛、侯英浩、徐若晗、呂佳欣、黃冬波、劉亞鵬
施工圖設計:江蘇城歸設計有限公司
景觀設計:重慶尚源建筑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上海樂尚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幕墻設計:上海元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泛光設計:成都佐一照明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建筑拍攝與影像:純點建筑攝影
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668號
商業聯系: liyumeng@geedesign.cn
人事聯系: hr@gee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