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老城復蘇的記憶坐標
沈陽金地融創·首府科創城
沈陽市.皇姑區首府經開區/ 2021.04
首府科創城希望通過這種顛覆傳統場景的空間形式介入,可以再次喚醒人們對這座工業老城認同感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皇姑區首府經開區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
產城融合趨勢下的首府規劃
項目規劃設計與城市關系
提到沈陽,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會是“東方魯爾”,工業時代鑄就了沈陽獨特的氣質與歷史記憶。但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城市功能也急需轉型。
△沈陽的工業時代?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皇姑區首府經開區,作為沈陽中心城區最重要的待開發建設的戰略儲備空間,為促進產業與城市的融合,加快區域優勢變現,開始了其轉型之路。
△皇姑區首府經開區地理區位分析圖
延續產城融合的發展內核,我們從規劃設計出發努力打造適合在地屬性的空間,用分解的手法,打碎、疊加、重組空間功能,創造出多節點空間,并在看似不確定的空間內,置入多個節點又將空間重新串聯,商業與城市空間在功能上實現了相互流動,相輔相成。
△項目規劃分析圖
△整體規劃鳥瞰效果圖
那么,當他日成果顯示,我們又該如何實現產城共享?以具有公共性與人文形象介入的城市展廳,或許是破局的一種思路。于是,金地攜手融創,以首府科創城之名開啟了城市新舊的融合與蓄力,作為建筑設計方,我們著力于挖掘城市片區價值,以有序建構的語言復興地域空間的活力…...
△項目概念草圖
△施工過程實景
標記過去,打開未來想象的城市展廳
首府科創城的建筑導覽
為了回應城市與場地的需求,我們堅持以城市設計為先導的城市復興,以非常規的形式思考場地問題,從專業角度和情感深度兩重角度出發,希望可以喚起人們對這座城市的認同感,從城市展廳出發,以創新延續城市旺盛的生命力。
堆疊的盒子,記憶的堆疊
空間本就是承載記憶的盒子,項目以“堆疊的盒子”為設計理念,表達著對生活的情緒與珍視,承載過往的同時,也滿懷對未來的憧憬。
△項目體塊生成過程
建筑形體采用了簡潔的長方體,結合垂直功能需求分為上中下三個盒子。粗細、剛柔、虛實線條游走在空間的軌跡,在呈現出項目高品質視覺震撼效果的同時,見證著沈陽城市記憶的堆疊。
△爆炸圖
由點及面的界面美學
不同于以往傳統項目的設計手法,首府科創城在表達建筑美學觀點的同時,會以更具參與性的特質積極地與周邊的人和自然相互滲透,強調整體與統一。我們注重的是城市新與舊的相融相生,強調建筑的公共性,希望可以由點及面的帶動城市界面的美學提升。
△城市界面關系剖面圖
結合項目體量通過層疊和咬合錯動,呈現出具有震撼力視覺感的空中樓閣,形成了面向主要街道的大懸挑,以超尺度的空間架構營造出極富辨識度的城市坐標。
層層退臺而成的空間場域,形成“地平線”般的縱深感,傳達了藝術空間的生命力,提升了設計品質與維度。
△局部空間剖透視
△施工過程實景
為了減輕體量帶來的壓迫感,在材質的使用上,我們選擇了新西蘭灰麻石材、高透白玻璃和彩釉玻璃的搭配組合,大色塊灰與白的碰撞,簡潔又不失張力,以場地為中心向周邊散發出優雅的魅力。
△立面材質解讀
建構公共屬性的城市空間
我們希望豐富的活動和事件在此發生,人的交流活動也會影響空間,成為城市展廳生命力的核心。展廳不該是一個封閉的空間,應是一個開放多元的“城市客廳”和藝術生活的發生器。
△城市展廳的人流動線分析圖
順著軸線的引導,隨體驗者的視線、角度的移動與變化,場景也在發生轉變,游走間會與空間形成某種默契。
△展廳懸挑盒子空間剖透視
體驗者也會與場域逐步趨于同頻,感知著空間的不同狀態,或開闊、或通幽......內與外互相交融與包容,相互回應形成一個“城市舞臺”,在延續人們體驗、欣賞建筑與自然交融的藝術意境的同時,也承載著一個城市的未來與發展。
主創設計師
李逸舒
李國亮
王佳凱
沈陽金地融創·首府科創城
項目業主:金地、融創
項目地點:沈陽市皇姑區首府經開區
用地面積:149,616㎡
建筑面積:347,212㎡
建筑設計:致逸設計
甲方設計團隊:金地集團東北區域地產公司沈陽事業部設計管理部
建筑設計團隊:李逸舒、李國亮、王佳凱、王佳玉、錢夢霞、高心嫻、周毅君、羅忠亮、葉華、周雪琴、徐文俊、黃小翠? ??
施工圖設計:沈陽華夏易都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景觀設計:重慶緯圖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DOME&ASSOCIATES董世建筑
幕墻設計:弗斯特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泛光設計:漢都照明設計顧問
建筑攝影:純點建筑攝影、帝成傳媒大白
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668號
商業聯系: liyumeng@geedesign.cn
人事聯系: hr@gee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