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山居之地的建造范式
蘇州大象山舍
蘇州市.高新區/ 2021.07
受惠于蘇州大陽山畔優越的山地自然風光和南低北高的規劃條件,大象山舍雕刻創造的空間處處展現著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勃勃生機。
集水群山的設計原點
場地思考
△項目周邊環境
△項目基地原始狀態
大象山舍,毗鄰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盡享優質山湖自然資源。區別于傳統自然之下的國風設計語言,大象山舍在這片彌足珍貴的山湖之地,試圖以一種更為現代的設計語言打造一片理想山居之地,賦予空間以生活之象。
△項目總體規劃平面圖
項目基地呈南低北高之勢,順應山地走勢與居住的光照需求,由南至北錯落分布疊墅、多層及高層等多類精品戶型。其中,以疊墅為主的南區一期工程,現已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
△南區示范區+疊墅實景
山水語義下高層住宅的連續形態
實體與肌理
建筑實體肌理化的城市策略
大象山舍北區的設計,在延續南區整體南低北高規劃的同時,又做出了有別于南區的排布設計。為最大程度保證每棟建筑都可借山景,滿足日照需求,在北區,我們采用了“梅花樁”式排布格局,非對稱錯落的建筑單體,在通透的動線與連續的空間中接納自然。
△項目鳥瞰實景圖
同時,大型核心綠化的設計,還將綠色的觸角延伸至小區內各個角落,由點及面貫穿綠意,達到居住與環境生態有機的結合。
相較于傳統高層住宅,我們為項目因地制宜的設想了一種全新的高層住宅形態。設計打破常規,通過重新排列來調整項目的內部空間,將核心筒移至建筑主體之外,從而創造出更加開闊且連續的空間。大面積開口空間在為住戶爭取更多景觀資源的同時,核心筒外置的特殊設計所形成的錯維立面,也賦予空間更多靈動的個性。
大面積玻璃幕墻和灰色系鋁板材料的使用,延續了南區公建化立面的品質感,追求不規則中的建筑美感與視覺沖擊,同時也消解了大尺度的樓面寬帶來的壓迫感,更加注重人在空間尺度的舒適感受。
懸浮體塊的力學挑戰
為保證項目整體的連貫性,不同于常規示范區相對獨立地存在,本案示范區承擔起出入口的功能,分為上下兩層。
△北區示范區效果圖與實景圖對比
虛實體塊相疊加,項目以簡潔的線條勾勒出大尺度空間,開闊的結構輕松托起懸浮的體塊。為實現這種輕盈的漂浮感,我們通過方案的反復推敲并配合計算,最終決定減少架空層支柱,并以大跨梁和鋼結構加固等形式進行輔助;
以極細致的鋁型材線條勾勒出的二層形體,使用序列性格柵打破大尺度玻璃面單調的設計語言,同時采用新西蘭灰石材,強調與玻璃面的對比,著重表達立面的戲劇化沖突,更顯示范區的靈動與多變性。
構想與真實的博弈
整體與細節
大象山舍立面設計采用了“類幕墻”的窗體系,以幕墻體系的精致序列為其美學及視覺追求,并貫穿沿用于整個項目。
△高層區玻璃欄桿節點大樣
△高層區立面實景圖
立面美感在于材料搭配和構造處理,為了還原最真實的材料、構造手法以及空間尺度,我們反復數次進行了推敲和對比,最大程度地模擬了建成后的效果。
△疊墅區樣板墻及剖面詳圖
△疊墅區立面實景
正是對立面整體效果及細部構造的絕對關注,最終保證了項目的高完成度,最大程度還原了設計初衷。
大象山舍充分尊重了在地文化的建筑語言與特色,并通過現代設計手法構建出全新的住宅形式,希望可以為居住者提供真實可觸的生活體驗,同時創造出全新的立面語言,豐富城市界面。這種對意識形態和實際感受的注重,成就了大象山舍獨特的人文氣質,讓空間這種相對物質客觀存在的形式,獲得一種全新的示意。
免責聲明:
僅做設計宣傳,最終以實際交付為準。
主創設計師
朱煜
林振方
蘇州大象山舍
項目業主:蘇州高新萬陽置地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蘇州市·高新區
用地面積:138,470㎡
建筑面積:284,839㎡
建筑設計與規劃: 致逸設計 +SCDA
致逸設計團隊:朱煜、林振方、呂俊、梁勝、邱瑞、唐富生、華靜、宋智杰
施工圖設計:?啟迪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景觀設計:詩加達景觀設計私人有限公司(Cicada Private Limited)
幕墻設計:浙江中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建筑攝影:純點建筑攝影、存在建筑
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668號
商業聯系: liyumeng@geedesign.cn
人事聯系: hr@geedesign.cn